2025年按交易量排名的Top加密货币交易所- 官方推荐2025年上半年IPO看点:51只新股上市“签王”一签赚超6万元
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币安交易所,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交易所,Coinbase交易所,Bitget交易所,交易所排行
IPO市场在经历了2024年的“寒冬”之后,在2025年逐渐展现出一丝春意。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上半年A股共有51只新股上市,同比增加7家,IPO募集总额达373.55亿元,同比增长14.96%。同时,上半年共有177家企业A股IPO获受理,较去年同期增加145家,同比增幅约4.5倍。
尤其是六月一波“受理潮”,无疑释放出IPO正在逐步回归常态化的信号。仅在6月30日当天,A股市场就新增受理了41家企业的IPO申请。单月受理企业数量达到150家,
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发文明确表态“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这让未盈利科技企业重新获得上市机会。
2025年上半年,A股共有51家新上市公司,而这51只新股,延续了数月以来的上市首日无一破发记录。
具体来看,上半年新股首日平均涨幅达到229.09%,较去年同期的136.05%近乎翻倍。其中,44只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倍、29只涨幅超过2倍、13只涨幅超过3倍。
3月20日上市的江南新材,以盘中最高超过700%的涨幅,创今年以来新股首日最大涨幅。此外,6月26日上市的广信科技以500%的收盘涨幅,成为上半年北交所新股中涨幅最高的一只。
同时,影石创新以6.49万元的单签浮盈排名第一,成为上半年名副其实的“签王”;弘景光电紧随其后,单签浮盈5.91万元;矽电股份以单签浮盈5.28万元排名第三。
不过,丰厚的打新收益也吸引了更多的资金加入,随之而来的是中签率大幅下降。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股网上中签率平均值为0.0289%,最高为0.1700%,最低仅为0.0111%。
然而,全市场平均发行市盈率仅为18.81倍,北交所更是低至12.31倍,远低于2024年上半年22.9倍的首发市盈率均值。
其中,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今年新上市企业的首发市盈率,均值分别为16.37倍、28.25倍、19.65倍、12.59倍,去年上半年分别为23.66倍、32.39倍、21.98倍、16.75倍。
这种“低估值上市”的现象,反映了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主动妥协。宁愿低估值,也要抓住上市窗口,只有上岸了才能获得更多资本运作空间。
上半年,A股IPO市场通过上市委会议审核30家。审核通过率较去年同期提升较为明显,从2024年上半年的87.10%提升至100%。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审核通过率的前提是上会,仍有超70多家企业终止审核,并未推进到上会委审核环节,这也说明A股IPO市场提高上市门槛,筛选更优质、更具实力的企业这一目标没有变化。
就IPO审核的关注点来看,拟上市企业在募资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产能消化风险、效益测算等方面可能面临更为严苛且细化的审核。与此同时,在监管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同时,相关企业的研发成果、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归集等问题或也面临监管更多关注。此外,为防范“上市即变脸”的情形,财务真实性及业绩稳定性仍然是审核问询关注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IPO节奏放缓的前提下,除北交所以外,其余板块平均审核周期均达一年以上。
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汇川联合动力于2024年12月31日获得受理,便在2025年6月12日成功上会。从受理到过会,仅用时不到半年,显示出注册制下审核的高效。
今年上半年,合计77家企业(含撤回70家)终止IPO进程,较去年同期大降七成以上。不过,在撤回的企业中,有23家此前已经通过了上市委会议审议,倒在黎明前也,也是颇为遗憾。
从板块分布来看,北交所撤回数量最多,达27家;创业板次之,有21家;沪主板14家;深主板9家;科创板最少,仅3家。
这些撤回的企业中,有不少在细分领域表现出色且经营业绩出色的企业。其中,终止企业中最新一年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有34家,有4家最新一年净利润在5亿元以上,最高净利润达到30.17亿元。
同时,未盈利硬科技企业上市通道也已打开,上半年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企业、创业板未盈利科技企业申报数量增加,多集中在AI芯片、生物医药等领域。如,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其上市标准采用了表决权差异的第二套标准,即市值达到50亿且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
在A股IPO市场持续升温的同时,港股IPO市场更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截止6月30日,港交所共有43家企业成功IPO,较去年同期增加13家;IPO融资规模达1067.1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74.25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IPO融资规模881.4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增688.56%。排名第二的纳斯达克交易所在上半年有79宗IPO(剔除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筹资约90.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0.32亿元)。
港股的火热态势,不仅在于其越来约好的流动性吸引力众多初创型企业递表,还在于“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这一政策下,众多A股优质企业的活跃。
上半年,港股IPO市场融资额前五名分别为: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和蜜雪集团,除了蜜雪集团外,其余4家均为此轮“A+H”大潮中的明星企业。
其中,宁德时代以410.0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74.39亿元)的IPO募资额,成为上半年全球IPO融资额冠军。
数据统计,上半年共有7家企业“A+H”IPO成功上市,募资总额合计为770.17亿港元(合计人民币703.39亿元),占上半年香港IPO融资总额的72.17%。
同时,上半年港股IPO市场呈现出以“硬科技+新消费”换代金融地产的行业格局。
比如以新能源、人工智能、半导体企业为代表的硬科技方面,不仅有宁德时代,还有越疆科技、地平线机器等表现出色的科技企业。
而在新消费方面,蜜雪集团、古茗、沪上阿姨的相继上市,也为港股带来了丝丝烟火气。
回顾上半年,A股IPO市场迎来积极信号。新股上市数量与募资额同比双增,尤其6月“受理潮”也释放出IPO常态化回归的可能。
打新市场持续火热,“零破发”与“签王”频现成为亮眼风景,不过低估值发行也反应出企业在迫切登陆资本市场时不得不面临的妥协。审核端在保持“严进”态势下,终止案例仍不会是个案,不过未盈利硬科技企业通道的重启也为更多高成长企业带来了资本化的希望。
综观全局,上半年IPO各项数据的“回升”,也不能简单的认为IPO春天已经回归。在IPO审核趋严的大背景下,市场或仍将走一段向质向效的道路。
不过,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复苏、企业质量的持续提升、市场信心的持续修复,IPO市场的春天相信不会远了,而且还将是一个崭新的春天。更健康、更有活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