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排名 交易所排行 币安交易所

2025年按交易量排名的Top加密货币交易所- 官方推荐酒业ESG评级升温: 啤酒集体领跑 白酒追赶冲级

发布时间:2025-08-16 15:57:44  浏览:

  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币安交易所,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交易所,Coinbase交易所,Bitget交易所,交易所排行

2025年按交易量排名的Top加密货币交易所- 官方推荐酒业ESG评级升温: 啤酒集体领跑 白酒追赶冲级

  “依托数字技术,我们的生产车间成了智能低碳的‘黑灯工厂’。”在百威啤酒莆田工厂里,其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基于这些低碳创新措施,

  这样的创新已然在酒业企业中形成新的行动共识。《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日泸州老窖在MSCI的ESG评级由BB调升至BBB。此外,ESG评级提升的还有重庆啤酒、今世缘、青岛啤酒、贵州茅台等。其中,从BBB提升为A,成为白酒企业中MSCI ESG的最高评级。

  与此同时,企业的整体MSCI ESG评级要低于啤酒企业,酒企的ESG评级在提升水平的同时又充满宣传意味。此外,整个酒企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酒类生产对资源、环境依赖性强,在碳排放、水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上仍有待加强。

  就此,行业专家蔡学飞认为,中国酒行业横跨一、二、三产业,涉及大量的ESG工作。首先酒企在酿酒耗水、碳排放与污水循环处理等方面有着优先级,未来的酒企ESG工作会围绕着产区生态进行大量的环保建设;其次就是作为民生类成瘾消费品,酒企非常关注品牌的正面形象,未来酒企为了提升品牌价值,会更加关注社会公益、员工福利、股东权益等方面的ESG工作;最后就是在数字化技术发展下,酿酒行业正在进行产业升级。这些将是酒企未来ESG的重要发展方向。

  2024年4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正式实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A股上市公司中38家酒企(21家白酒,17家非白酒)中,有11家酒企进入强制披露名单。

  随后的披露情况显示,MSCI ESG评级普遍不高,只有为A,洋河股份、水井坊等酒企最高为BB级(见2024年5月25日,本报报道《酒企披露ESG报告行业整体评级有待提高》)。今年以来,随着酒企的ESG报告发布更加透明化,酒企的MSCI ESG(下文统一为该评级体系)评级呈现不同程度提升。

  在5月份,的评级跃升为BBB。8月11日,的评级由BB调升至BBB。近日,MSCI ESG评级公布的领导者(AAA和AA)与评级跃升(如从BB至A、A至AA)名单显示,入选领导者榜单,、、、重庆啤酒、、华润啤酒入选评级跃升榜单。

  其中,贵州茅台的ESG评级由BBB上调至A,是继2024年8月从B级升至BBB后,连续第二年提升。截至目前,贵州茅台的评级在中国(包含香港)饮料行业排名第二,成为白酒行业内率先获评A级的企业,属于国际认证的可持续领先行列。

  记者注意到,相对于啤酒企业而言,白酒企业的评级仍然呈现略低的现状。其中,MSCI ESG评级显示,目前为AA,重庆啤酒为AA,为A,为BBB,燕京啤酒为B。

  蔡学飞认为,啤酒企业普遍获得较高评级,主要原因在于其稳健的高端化转型、清晰的盈利路径及可持续的ESG实践。首先,啤酒行业已形成稳定的寡头竞争格局,产业集中度比较高,ESG工作起步比较早;其次,啤酒企业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强化分红回报和ESG建设,大多数啤酒企业在减碳、水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成效显著,契合长期投资逻辑;最后就是啤酒相较于白酒更加开放,使用人群更加广泛,进一步提升了ESG工作的重要性,拓展了ESG的工作空间,在ESG方面呈现更加积极的态度。

  “酒企通过环保投入降低经营风险从而提升 ESG评级,但产品健康风险始终存在。不过评级机构认为,健康风险已通过消费税、广告限制等法规充分内化,不属于ESG额外关注‘未定价风险’。”中央财经大学绿金院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告诉记者,酒企ESG评级提升的动因主要包括技术减排突破、供应链管控升级、ESG数据资产化三个方面。

  他举例说,比如头部酒企通过蒸汽梯级利用、生物质锅炉替代燃煤,使吨酒碳排放下降20%—30%,直接拉升环境(E)维度评分;酒企建立高粱种植“绿色契约”,要求供应商化肥减量,改善社会(S)维度表现;酒企将碳排放数据接入区块链平台,实现第三方实时验证,增强治理(G)可信度。

  “参观莆田工厂后,其水效革命、减碳创新、AI应用令我印象深刻。”刘锋认为,百威亚太通过工艺革新将环保成本转化为收益(如沼气发电收益覆盖30%技改投入),践行了其提倡的“绿色投入内生收益化”路径。

  百威亚太方面介绍,在水效革命方面,公司在亚太地区工厂实现啤酒生产用水率下降至1.89百升/百升;减碳创新方面,利用啤酒糟作为原料,成功研发出适用于花卉、水果种植的高端有机肥;AI控制模型应用方面,工厂每批次生产可节约蒸汽200千克,2024年全年累计节约蒸汽消耗近210吨;绿色能源方面,百威中国22家工厂实现了污水处理系统产生沼气的100%回收利用。

  这些创新,无疑为百威亚太的MSCI ESG评级各项指标加分,其评级为AA,与重庆啤酒一起成为酒企目前MSCI ESG最高评级。

  至于贵州茅台此次跃升为A,也基于在ESG方面的创新。从近几年ESG报告来看,贵州茅台在环境议题方面做足了功课。2024年茅台首次CDP水风险评估,引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水风险过滤器,从物理风险、监管风险和声誉风险3个维度,进行水风险评估。根据其核心产品水足迹测算,形成《用水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6)》,2024年单位产品耗水较2023年实际降低7.28%。碳足迹方面,茅台系统性地开展了核心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在2024年单位产品碳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3%,超额完成原定2%的年度减排目标。

  蔡学飞表示,综合来看,茅台、五粮液、古井贡酒、舍得等在ESG方面都有着不错的工作成绩,无论是从报告披露还是具体工作层面,都为行业树立了榜样。一方面ESG工作对于这些酒企品牌的社会形象以及品质创新有着现实的价值,比如茅台、的产区建设、舍得、金徽酒的生态酿造等。同时应该看到,这些酒企大多是国企,积极开展ESG工作是企业重要的社会职责和义务。“ESG正在成为全球标准,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这些酒企大多具有国际网络,参与ESG工作对于这些酒企提升全球竞争力有着积极帮助。”

  “目前很多企业披露的ESG报告,存在动机扭曲,比如部分企业视ESG报告为品牌公关工具(如某酒企ESG报告80%篇幅展示获奖证书);其次是能力缺失,中小酒企缺乏碳排放核算系统,仅能定性描述。”刘锋毫不讳言地表示。

  记者注意到,多家酒企的ESG报告在减少碳排放量方面,对温室气体范围一、二排放数据进行了披露,但是对于范围三(包括所有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披露就存在模糊地带。就此,记者注意到泸州老窖最新披露的ESG报告中,披露了范围三碳排放数据,比如货物上游运输和配送占比2%,货物下游运输和配送占比34.91%,产品使用寿命结束阶段占比56.39%。

  实际上,在酒业行业的ESG报告指引方面,中国酒业协会此前发布了《中国酒类企业ESG披露指南》和《中国酒类企业ESG评价指南》。“特别是国内评级机构在评估时会直接采用水资源管理、碳排放、乡村振兴等特色议题等本土化指标,还有如酒糟资源化利用等特色实践仍可作为关键补充依据,更加符合中国国情。”蔡学飞表示。

  在ESG实践层面,白酒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白酒生产对资源、环境依赖性强,易产生大量工业三废,尽管部分企业在节水技改、提高水循环利用率等方面做出努力,但在碳排放、水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上仍有待加强。

  在刘锋看来,白酒行业仍存在环境短板:“核心矛盾就是工艺约束,比如酱酒9次蒸煮致吨酒水耗损巨大,蒸汽需求推高煤炭依存度(占能耗70%+);生物多样性风险,赤水河流域酒企扩张影响特有鱼类栖息地。”

  蔡学飞表示,首先国内酒企ESG相关工作开展本身就比较滞后,起步比较晚,属于初级学习融入阶段;其次是国内缺乏ESG方面的人才储备,缺乏熟悉ESG的评分规则相关人员,也没有相应系统性的学习机制,从而限制了企业ESG工作的开展;再次是长期的粗放生产导致企业缺乏相应的系统性意识;最后是社会层面对于ESG认识不足,政府、协会等还在具体监管实施方面处于接触阶段,标准不够统一,认识也存在着较多差异,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慢慢改善与深化。